月津港燈節今年以「城裡的月光」為主題,以三種不同月相「浪漫触月」、「超現實藍月」、「希望能量新月」為子題,讓人們關注城市空間與自然環境,並跟著藝術家以超然的觀點,看待不可預期的生活變化,重新感受猶如月光溫暖的人與小鎮,本次燈節範圍很廣可以逛很久
空間樂團-新月影片
交通管制 & 停車位置
交通懶人卡
完整地圖 & 停車場資訊 : 地圖連結點這
各區點燈時間
接駁車資訊【除夕當日不運送】
外縣市搭車指南
浪漫触月區
1.城裡的月光
古今中外,⽉亮都像是一座遠在塵世之上的城鎮,是人們心目中超凡脫俗的新世界,故事場景不停變換,卻交織在同⼀個⽉球。抬頭望,⽉圓的弧度與城市輪廓勾勒出天際線;低下頭,⽉光又同時在水面上與燈光相互輝映。城在月裡,月也在城裡。
2.MOON MOVE
作品運⽤漸變式的⾯與細瑣的反射片堆疊,讓堆疊的反射片在隨風飄盪中,與粼粼水光波動相互呼應,經由空氣的流動,產⽣虛實之間的轉換。 作品與曲橋上常設藝術作品〈鏡月-月境 Mirror Moon-Moon Realm〉相連,從水面到橋面,觀者穿梭月蝕變換之間。
鏡月-月境
3.月意
眼⾒為真?作品為⼀雙眼睛造型裝置,觀眾由不同視⾓,將看⾒不同形態,彷彿雙眼中同時存在滿⽉、弦⽉、與蝕⽉;裝置中央的眼球一面像漩渦般向內流動,反⾯則像湧泉般向外放射。 水霧中朦朧奇幻的眼神,在光的暈染下與觀者四目交流。
4.陽台城市文明 – 光島之城
從月亮的高度來看地球上的城市,會是什麼景象呢?林書楷成長的台南,是座充滿廟宇、彎曲巷弄及宗教圖騰的古都,他將這些視覺和空間經驗加以內化,由個⼈ ⽣命經驗和體悟,經過多重拆解、重組,發掘出潛意識的符號。透過城市觀察與旅⾏逐步堆砌成幻想建築,也嘗試透過⽗親⼯廠所遺留下來的⽊質模具,建構出⼀座座想像中的未來城市。對於我們眼中多變的月亮而言,城市,也是變幻無窮。
5.無盡光在
在以⽉為名的鹽⽔港灣,隨著宛延的河道,那些世代⽣活的軌跡,堆積著與⽉連結的緊密關係和記憶。光與影的運⾏,刻畫出蜿蜒交織的曲線,時間累積的曼妙弧線映照著⼈們深藏在⼼底的曾經。光的餘波形塑出空間的痕跡,讓身體透過五感經驗去延伸出當下的生命狀態,來回穿梭尋覓著、流動著,那是你我⼼中與⽉光的秘密。
6.水月銀灣
‘
⼤⼤⼩⼩的星體座落於水面,使水域成為一抹銀河,緩緩閃爍的光,投射水中,同時也灑在觀眾⾝上,如同天上的皎潔⽉亮與明滅星空,相互輝映,映照著彼此。錯落有致的星體,隨著光而呼吸閃耀,晚風輕拂,帶來銀河的低聲絮語,向觀眾傾訴,仿若水域裡的一道熠熠風景。
釣魚小兔
7.點點星 月光光
在點點繁星間,唱出一首首給月亮的歌。搖擺的水上圓圈裝置,象徵河面上的點點星光與岸邊的大型光帶,隨著流瀉的和弦樂聲與燈光色彩流變。觀者以手機掃QRCode進入專屬介面,便能從手機中聽到一首首熟悉的、與月亮有關的歌曲旋律,並與環境中的和弦樂聲交融成完整的樂曲,在充滿美好回憶的音樂中,每個人因著手機螢幕閃爍的光亮,也成了點點星光。
8.讓結構說話
作品概念由街邊廢棄招牌出發。當招牌原有的廣告圖像因年代舊化褪去之後,留下的燈箱框架本⾝有種特殊的結構美感,藝術家蒐集廢棄招牌燈箱作為材料,將廣告招牌結構統⼀為⽩⾊調,在橋邊⽔⾯上搭建,並重新設置燈光照明⽅式,讓招牌不再為了打廣告⽽存在,⽽是本⾝即成為⼀種造型作品,在⽉津港河道上延伸出⼀條⽩⾊的光街。
藝術燈區-超現實藍月
10.月之召喚
⽉津港腹地寬廣,水與⼟受到⽇與⽉照耀,蓄積豐沛能量,生活在這裡的動物們也接收到這股力量;狼⽝的感受⼒最為強⼤,每當⽉圓之際,受到⽉光能量所召喚出的狼⽝,久⽽久之,是否會變⾝為狼⼈呢?!⽉光的能量不容⼩覷,大⾃然反撲的⼒量也是。
11.綁架月亮
僅僅靠著⿊暗中⼀點點神祕的光,便能照亮夜晚城市的⾓落,地球的潮汐,變身的狼人,少女因為⽉亮成為戰⼠,還有人說指著⽉亮會被⽉娘割耳朵…;那我們就趁著⽉亮不注意綁過來,用捲線器的裝置與神奇繩索,讓祂跟著我們待在地上,這樣就能近近地看,陪著月娘並沐浴這神奇的光,並好好問問⽉亮,究竟為何能有這麼神奇的力量,讓人們看到祂都變得不一樣?是月亮有著改變的力量?還是人們嚮往月亮的神祕感?或者只是單純地想要在你的耳朵講悄悄話?
12.海之城
滿月之後的某一天,一年一次,珊瑚會遵循自古以來神秘的約定,全都在同一夜產卵。這一夜,海底出現璀璨無比的星空,人類成為熱帶小魚,從日落、到月昇,穿梭於珊瑚礁建構的城市有機體中,參與珊瑚的盛大慶典。當月亮再次升起,世界恢復平靜,月光下,生命悄悄滋長。
13.月光下的蜘蛛
這是一個以60多隻燈管⼩蜘蛛組成的巨型蜘蛛燈光雕塑。透過燈光的循環、明滅,捕捉到蜘蛛大家族的移動、相遇、追逐等各種奇妙⽇常。不論單個或多個的蜘蛛組件,藝術家都玩得不亦樂乎,並且利⽤這種熱情來創造聲光裝置的地景藝術。
14.她說 Navis
光與⽔霧交織漸變,她幽靜豎立河畔,輕柔地訴說,往事⼀幕幕,她的⾝影翩若驚鴻,漸漸⼜變得清晰。光影漸進地從通透的龍骨間,將船⾝空間形塑出來。她的軀殼裏外相互映照著;霧是靈魂,緩慢卻無法捕捉,遊蕩在半躺的⾝段裡,幽靜⽽輕盈,卻不帶有⼀絲孱弱。襯著霧,筋骨的咯吱聲那樣醒⽬,和緩的光流過,漸漸勾勒出層層⾝影,她的軌跡,她的神態,全都託付於⽔。
16.彩色牆壁
17.菱田裡-波光間
重拾「月津港」舊時菱田風情,採收紅菱的船筏,逐水波光影而行,浮葉生動,簇擁成團團碧綠。場景浮現,解構過往樣貌重新再造,營造現代感十足,層疊錯落、奇幻的菱田景緻,晚風輕拂著葉,伴光隨影呼吸,舊念竟譜成一曲,田間此起彼落。船筏已是記憶的載體,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,不忘這片土地,曾帶給我們富足的生活榮景。
藝術燈區-希望能量新月
18.萬兔水號
在⽉津港蜿蜒的河道裡,暗藏了⼀位守護神,⼈們稱之為「萬兔⽔號」,他是⼀隻兔型機器⼈,據說是數百年前從⽉球派來地球的使者,每當周遭環境受到威脅之際,他便會藉由⽉出時刻的能量從⽔底浮現,守護著⽉津港,更維護⾃然⽣態界的平衡,不過光靠他⼀⼰之⼒還是無法確保全世界的環境無恙,希望來到鹽⽔的⼤家能夠⼀同響應及努⼒。
19.空間樂團#1-新月
太陽、⽉亮、地球相對位置改變,地球人所⾒之⽉相皆不同。⽉亮完全消失當晚稱為「朔」,朔之後第一次看到如彎鉤的月光即為「新⽉」,開啟又一輪嶄新的運轉。 此作品將觀者、光源、觀看對象分佈於河道場域中,透過光源的明滅及照射,試圖重新演繹三個天體彼此間的位置及現象關係;並藉由三個樂手:圓、樹、光噪,營造出一個聲與光對話的宇宙劇場。
20.夜裏有光
月亮反射了太陽,成為人們心中真實的月光。此作品以反射、折射等⼿法, 在河道周圍特別漆⿊的場域中,透過如同月光般間接的⽅式,呈現光存在於⾃然界中的姿態。一束束光線在幽暗中,透過鏡面反射與水面折射指向四方;光線從⿊暗中漫延出發亮的長尾,以⼀種可⾒卻⼜無法觸及的樣態,如氣息、雲霧、流⽔,漸漸溢出成為另⼀個虛空間。
徵件燈區
1.塑望月 – 蛻變
2.明月幾時有
3.焰火
4.熠流
5.月澗
6.晚安
7.電流幻獸
8.飛船濺落
9.歡迎【光】 臨
10.淌淌
13.Define
14.淨土 -水岸
16.光紋群盪
17.穿梭
19.指點月津-互動式作品 掃QR Code 控制亮燈
20.熱帶光纖
21.當我們相映成影
徵件區作品
23-30 街頭藝人表演區
新創燈區
1.休息中站 – 李承亮
《休息中站》是一座由金屬工業製品組合成的小山,山頂安上多盞常規的路燈,讓它在夜晚自放陽光,邀請旅人入境休息。坐在山腹中,光透過山壁上的孔洞漫射,讓光影溫柔地照映在眾人間。外邊有的是自然風景,裡邊眾人或相視而笑,或面面相覷,是心裡的風景。在黑夜中打亮山體,山裡的影才能更加靜謐,但是時間如何流逝,只在人心中。《休息中站》結合了建築、空間、雕塑和裝置、試圖創造物與人互動的多種可能,提供一座供精神停歇的休息中站。
2.乾燥的山和水
展現縮微的地景不經意漣起的後生禪意。於地景中「自然」的意思非是以「大自然」所概括,而是指未經修飾與掩飾的加工過程,有意識的努力,刻意不讓自然隨心所欲地順其道而行。乾燥的山與水維繫著脆弱的秩序,試圖傳達打破恆常的變異如是不完美的缺陷,或將於「減去」的過程中,執著與迷失逐漸趨於平息甚至內化。
3.爆炸 折射 發散
「瘟疫X爆竹X沖天炮X蜜蜂X城門X安全帽X宗教信仰X歷史X口罩…」腦中閃過種種超連結式的關係,從前關公吩咐的第一聲爆炸開始就不斷在演進,每個過程的改變都是一種折射,並且發散成為下個階段,烽炮演化過程充滿創造力又曲折離奇,不斷的突變,是為了延續傳承的精神,即使月津港的風景改變,河道仍是潺流著溪水,依舊綿延不絕,就像鹽水人對於自己文化的熱愛永續不斷。
4.消波塊與後石頭
石頭與消波塊,可以是多種詮釋關係;將石頭單純視作消波塊的材料,這時消波塊是石頭的集合體;將消波塊放入河道中上游作為固床工時,石頭是伴隨土石流摧毀消波塊的主要對象;當消波塊被投入中下游鞏固水壩基座時,經長時間的水道集中沖刷,消波塊與岩石被揉捏成一體。「地景」已非直球的指涉為自然,在現代性風景中包含了人造物的融入與消弭,而人的感官感知往往建立在這兩者共創出的奇觀之上。
…